打开APP,全本阅读

打开
A+ A-
A+ A-

43、回忆开国大典三个细节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党史专家龚育之,他提供了有关开国盛典的三个细节。
龚育之说,在描写开国盛事的一些纪实文学、回忆录和历史著作中,常常有这样一句话:“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在历史的细节上,是不完全准确的。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告的?准确地说,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告的。在时间上,有这样一个过程:1949年9月21日,在这次会议上致开幕词,这篇开幕词以“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名言而为全中国人所铭记。开幕词中就有:“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9月29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是起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共同纲领》的序言中就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织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9月30日通过的会议《宣言》,郑重地写道:“全国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
这一天的闭幕式中,朱德致闭幕词,说:“我们全体一致,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0月1日下午3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史称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始,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龚育之说,按开国大典的程序,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后,升国旗,同时奏义勇军进行曲,鸣礼炮,然后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告中又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业已集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那样两句话,就历史细节来说,当然是与事实有出入的。就历史实质来说呢,这种描写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事的几个情节凝缩到一个场景上来了。应该说,这是富于艺术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描写,虽然历史著作还是需要忠于历史事实,包括它的细节。
龚育之认为,除了时间和场合的细节以外,还有一个细节的出入,就是语言的细节。说的究竟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还是“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在人民政协开幕词中的原话,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而《选集》第五卷收入这篇讲话时,给原本没有另外标题的开幕词拟了一个标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著作选读》中,这一篇是根据《选集》第五卷刊印的,也用了这样的标题。这样做标题,准确不准确?不够准确,因为这不是的原话,的原话是“中国人”,不是“中国人民”。原话的说法有它的深刻含义,强调的是民族立场,是所有中国人的立场。这在开幕词同一段的另一句原话中得到印证。那句原话是:“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欺负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新编《文集》第五卷收了这篇开幕词,也另外拟了标题,新拟的标题用的是的原话:“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代替了《选集》第五卷编者所拟的那个标题。这是编辑工作的一个改进。这是忠实于原文的细节,又准确把握了原文的深意。
龚育之说,关于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宣读,也有一个细节。这是有艺术意义的细节,也是有历史意义的细节。公告中有一个颇长的名单,除主席、6位副主席外,还包括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据说,当新华社记者从手上接过他宣读的公告原稿准备发电讯的时候,特别叮嘱,不要把另贴在原稿上的委员名单漏掉了,这是张治中先生建议一定要包括在公告里的。
龚育之说,最初的公告稿上,没有这个56人的长名单,只说陈毅等56人为委员。这56人,大约一半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干部,另一半是党外的,有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有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和海外华侨领袖,有参与辛亥革命的老人,也有不久前刚起义的将领,充分体现了新中国新政府团结基础的广泛。从协商选举出这样的一个名单,到宣读时尊重党外人士的这样一个建议,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宽阔胸怀和工作上的谦虚风格。

小说《旭日》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全文阅读>>
  1. 上一章
  2. 目录
  3. 继续阅读